11月4日上午, “华西—红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医联体合作单位授牌仪式、华西老年人群健康队列建设仪式”在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红光社区服务中心主办,特别邀请了“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先生之女、九三学社医卫专家陈芙君教授出席并致辞。院长张本、党委副书记张琦,我院相关行政科室负责人及临床专家出席活动,郫都区、红光街道领导莅临并讲话,红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干部职工、社区部分群众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授牌仪式。

张本院长首先热烈祝贺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四川大学公共卫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华西第四医院医联体单位。致辞中张院长介绍,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是国内唯一一所拥有附属医院的公共卫生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享誉全球的“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先生生前工作的单位。我院是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院校,华西第四医院是国家卫健委直属三级甲等医院,是医防融合的最优组合。张本院长表示,在当前面向人民健康的历史命题下,我院与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探索根植于社区的培养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和开展高质量医防结合健康服务的新模式。响应党和政府正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大学“基础医学+”和“超前部署学科”等项目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和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聚焦我国老龄化,共同开展了“华西老年人群健康队列”建设,研究老年人群健康问题,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争取在3-4年内,探索出公共卫生教育、健康服务的“华西-红光”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陈芙君先生在致辞中讲到,公共卫生的前辈陈志潜先生认为公共卫生要能够适应国家全民健康的卫生事业的发展和需求,人才是关键。他认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离不开公共卫生社会实践,只有到面对社会复杂卫生问题的环境中去摸爬滚打才能培养出有远见、有能力,有创造性的高质量公共卫生人才。陈先生说“公共卫生人员不到现场联系实际问题就等于临床医生不进病房、不看门诊一样。不到现场、不联系人群和社会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公共卫生这个学科就不能发展。”这次挂牌意味着公共卫生教学改革向理论联系实际跨出了一大步。

郫都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田逸林在讲话中指出,华西和红光在临床、教学、科研等多方面的合作,将华西的优质学术资源和医疗资源带到基层,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高水平医防人才,在医疗上进一步满足辖区群众对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必将为郫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红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随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为郫都区红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颁授“四川大学华第西四医院医联体合作单位”和“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牌匾,并为3位产业导师颁发“公共卫生学院产业导师”聘书。

张本院长向李学胜院长颁授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牌匾

张琦副书记为产业导师颁发聘书

张本院长向红光街道卫生中心颁授医联体牌匾
启动仪式结束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老年科、骨质疏松科、胃肠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微创外科等专家为辖区居民开展了义诊活动。



老年人群健康队列的建设对应对当前老龄化进程加快的现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辅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我院将持续推进队列建设的进程。